“小野果”蜕变成大产业

林素真 林泽霖
2024-11-13

霜降过后,秋意渐浓。此时,赤土乡正迎来余甘丰收的好时节。当前市场上,余甘饮品、余甘蜜饯、余甘干果、余甘腌制品等琳琅满目的余甘产品层出不穷,而溪东余甘更以其响亮的名号在众多余甘产品中“C位出圈
近日,走进这座以余甘闻名的村庄,沿着村道,一路随处可见溪东余甘字眼的广告牌匾,绘着余甘种植故事的墙绘,家家户户的院子里正晾晒着余甘果,无不在诉说着余甘之乡的奋斗史。
提起溪东余甘品种的改良历程,作为第1个引进新品种的改革先驱,今年74岁的张金顺最有话语权。据他回忆,过去溪东村曾种植过多种水果,但因为土地贫瘠,收效甚微,而漫山遍野土生土长的余甘树却长势良好。只是这种土余甘果实小,口感柴而生涩,未能带来经济价值。
1986年,我县正兴起大念山海经,当时担任眉力林场场长的张金顺在当地林业局的指导下外出考察。当他来到泉州南安时,发现这里种植的粉甘个头大、产量高,口感更佳,可销售作为蜜饯产品。于是他便以1米长5元的价格购进一批粉甘枝条,回来嫁接种植,同时也带动林场职工试验嫁接种植。
3年后,新品种种植试验成功,一经上市即成为抢手货。就此街坊邻居相互传开,大家纷纷嫁接种植,溪东村的余甘产业就此步入轨道。近年来,市场上高优水果日益推出,余甘品种也不断翻新。在村两委和村里种植大户的示范带动下,村民们竞相从福建惠安、福建南安、广东普宁等地又引进了蓝带、玻璃甘、甜饼甘、珍珠甘等多个新品种,余甘产业蒸蒸日上。
比起从前产量更高了,余甘种植管理也更规范了,市场需求大。收购商张泽武感叹道。在溪东村东溪水果专业合作社,张泽武夫妇俩正忙着给前来卖果的农户筛选大果、称重。
据张泽武介绍,日常1天可以收购1万斤,高峰期达到34万斤余甘鲜果,主要销往省内,云南、广西等地。像这样的收购点,溪东村就有10多家。得益于余甘产业的发展,近年来,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家家户户建起了余甘房,买上了余甘车,村里建了余甘观光园,还引进了余甘加工厂,村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了。溪东村党总支支委张志猛发出由衷感慨。
值得一提的是,前不久,一批溪东余甘顺利发往日本,首次试水国际市场,实现了福建余甘出口的突破。此外,溪东村已与康之味、绿泉食品等知名食品加工企业达成战略合作,研发出余甘果茶、余甘润喉糖等系列余甘产品。
立足本土实际,我们将探寻余甘与当地水果融合,继续研发余甘新产品,打响溪东余甘的品牌;逐步扩大出口,拓宽销路,引导种植户从自产自销到进超市进平台销售。同时,与一些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合作,增加余甘附加值,延伸产业链,让农户增收致富,以产业振兴撬动乡村全面振兴。展望前景,赤土乡党委宣传委员谢宝竹表示。
如今,赤土乡余甘种植面积近万亩,其中溪东村种植面积就达6000多亩,95%以上的溪东农户种植余甘,人均收入可达5万元以上,余甘也成为名副其实的致富果。
图为在溪东村东溪水果专业合作社,收购商张泽武夫妇正忙着给前来卖果的农户筛选大果。(林素真 林泽霖 /图)
查看全文
综合新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