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会被结核菌纠缠吗

2025-03-26
3月24日是世界防治结核病日。
提起结核病,相信绝大多数人都不陌生。每年,全世界新发结核病患者超过1000万人,超过120万人因结核病死亡。相对于结核病,很多人对结核感染却不太了解。结核感染是指感染结核菌但没有发展为结核病的状态。在我国,大约1/5的人为结核感染者,感染者存在着发生结核病的风险。在“中止结核流行”的征程中,对结核感染者的筛查和干预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结核感染就像潜藏的冰山
结核感染和结核病有哪些区别呢?简单来说,结核感染者尽管感染了结核菌,但没有任何症状,影像检查也没有病灶,不一定需要服用抗结核药物治疗。结核病患者往往有咳嗽、咳痰等症状,从痰液里可以找到结核菌,影像检查可发现病灶,需要服用抗结核药物进行治疗。
区分结核感染和结核病,有助于避免不必要的恐慌。结核感染者不是结核病患者,不具有传染性,也不会影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既然如此,为何还要对结核感染给予高度重视呢?这是因为如果把结核病和结核感染看作一个庞大的冰山,那么结核病仅仅是露出的冰山一角,结核感染才是冰山水面下的巨大部分。全世界约23%的人感染结核菌,约5%的感染者会在感染后的2年内发生结核病,每年约0.1%的感染者会发展为活动性结核病。如果对结核感染者不加以干预,即便每一个结核病患者都得到及时诊治,每年依然会有数十万人发展为结核病,严重影响结核病的防控。
发展为结核病有“触发机关”
大多数情况下,感染结核菌后机体的免疫状态会保持动态平衡,此时尽管机体内有极少量的结核菌,但在免疫细胞的包围下,不会发生结核病。
当机体的免疫系统受损,结核菌会突破免疫屏障,发展为活动性结核病。比如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包括甲泼尼龙、泼尼松和地塞米松等),使用肿瘤坏死因子拮抗剂等生物制剂,接受器官移植或骨髓移植,HI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等。由于机体的免疫系统受损,结核感染者发展为活动性结核病的风险大大提高。
此外,与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密切接触者、与病原学阳性肺结核患者密切接触的5岁以下儿童、长期透析患者,发展为活动性结核病的风险也较高,因此应高度重视结核感染的筛查和干预。
警惕新治疗技术影响结核病
随着生物治疗、免疫治疗、骨髓移植和器官移植的蓬勃发展,大批患者从新的治疗手段中获益。但新的治疗技术也可能导致结核感染发展成活动性结核病,须警惕结核病以新的形式出现。
以肿瘤坏死因子拮抗剂英夫利西单抗为例,该药1998年上市,使大批风湿性疾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提高。但2001年的一项研究发现,使用英夫利西单抗的患者结核病发病风险升高数十倍,且往往表现为播散性结核病。这些患者不仅病情严重,而且诊断困难。随后,国内外先后制定了使用肿瘤坏死因子拮抗剂前进行结核感染筛查的规范,以预防活动性结核病的发生。      《人民网》
查看全文
生活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