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秋傍晚,微风轻拂。鹿溪湖面波光粼粼,两岸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倒映在水中,三五成群的白鹭在水中觅食。清晨或傍晚,居住在附近的居民漫步在鹿溪河畔,享受优美环境带来的惬意。这是我县全面抓好鹿溪“母亲河”流域水环境保护和治理、让良好生态环境惠及百姓的最直观体现。
鹿溪起于平和,过境漳浦,流经漳浦5镇96村,哺育了“梁鹿”31万百姓,是漳浦的“母亲河”。近几年来,因生活污水、工业污水、农业污水的排入,鹿溪水域生态环境一度恶化,水污染问题日益凸显,治理任务异常艰巨。
城市因水而兴。漳浦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鹿溪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狠抓流域水环境治理。特别是今年以来,针对断面水质不达标问题,漳浦县委、县政府以“一竿子插到底”的决心,通过控源截污、疏堵结合、技术赋能等措施,有力破解了污水处置、畜禽粪污、养殖尾水等问题。
1-9月,鹿溪水质均值达到Ⅲ类,生态多样性逐步恢复。现有植物资源725种、野生动物164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动物13种。这一组组数据的背后,是我县全力抓好鹿溪流域水环境保护和治理的信心和决心。
截污纳管
破解污水处置问题
虽已入秋,天气依然闷热。绥安镇大亭路排污治理项目施工现场,道路两侧建起了安全围挡,工人们或忙着开挖路面,或忙着安放雨水管道,手脚麻利进度不停。
这是我县加快城区雨污分流管网建设的一个缩影。
“我们通过城区雨污分流管网改造,减少污水直排、混排对内河水质的污染,从而起到控源截污的作用。”漳浦县住建局城建股副股长戴俊聪介绍,我县县城区污水管网历史旧账较多,管网漏接错接问题突出,导致雨污分流不彻底,加上污水处理厂处理能力不足,生活污水收集率低,致使污水溢流入河。
黑在水里,源在岸上,关键在排口,核心在管网。控源截污是鹿溪水域治理的重中之重。为此,我县构建工程设施建设体系,通过改造提升城区污水管网,完成城区绥东溪污水主管、东线排洪渠污水主管、鹿溪北岸污水主管等3个排污管改造项目,提升了污水处置能力。新建改造污水主干管9.86公里,收集生活污水至新管运行,严控直排入河,城区内河绥东溪最大污染源得到有效控制。同时,着力加强污水处理能力,建成城镇污水处理站2座,污水处理能力提升至1.25万吨/日;加快推进县城污水处理厂4万吨/日扩容工程及7万吨/日提升改造工程。项目全部完成后,县城污水处理能力将达11万吨/日,可满足城区生活污水处理需求。此外,我县还强化工业污染防治,完成对绥安、黄仓和大南坂三家工业园54.66公里雨污管道的全面检测,共清淤10公里,完成园区企业雨污分流改造19家。在涉水企业相对集中的大南坂工业园,专门配套建设一座日处理1万吨工业污水的处理厂,全力杜绝工业污水“跑冒滴漏”等不确定因素出现。
据悉,我县城区污水治理项目实施范围涵盖绥东溪及黄仓溪流域,概算总投资约14.78亿元。项目内容涵盖控源截污工程、内河治理和生态修复工程、活水提质工程、末端保障工程、品质提升工程。目前,城区雨污分流改造已完成管道安装28.8公里,管道清淤检测292公里。项目的实施减少了污水直排、混排对内河水质的污染,减少了城区雨天内涝现象,提高了旧污水厂进水浓度,截污控源成效初显。
生猪退养
引导产业转型升级
近日,在绥安镇草埔村,生猪退养户陈菊英在自家已经去功能化的猪舍原址上搭盖起了铁架菌菇房,准备转型发展菌菇种植。陈菊英家的猪舍化身为菇房,得从我县近期的鹿溪流域畜禽养殖污染治理攻坚专项行动说起。
过去,生猪养殖户将畜禽粪便随意排放在地表。一下雨,这些粪便就会随着雨水排入鹿溪流域,加剧了鹿溪流域水环境的污染。解决畜禽粪便问题,整治的关键在于生猪退养。连日来,我县全面开展鹿溪流域畜禽养殖污染治理攻坚专项行动,联合市农业农村局、市生态环境局对鹿溪流域5个乡镇生猪养殖场开展专项执法,共摸排出规模以上持证养猪场51家,无证养殖场411户、生猪存栏52414头,总面积约24万平方米,其中,无证养殖场约17万平方米。摸清楚家底后,我县组织镇村干部深入辖区养殖现场,积极宣讲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并入户排查存栏情况,加压推进。截至目前,累计退养411户52414头,拆除禁养区67户12728平方米,去功能化311户133960平方米。
退养后,生猪养殖户要靠什么发展,家庭经济收入要从何而来?面对要产业还是要生态的两难抉择,漳浦县委、县政府积极谋划探索,为养殖户找到合适的替代产业。
“经过市场调研,我们鼓励生猪退养户转型发展菌菇种植,这样既不损害生态环境,又能保障经济收入。”绥安镇草埔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陈子如介绍,连日来,草埔村“两委”干部挨家挨户做思想工作,为生猪养殖户讲解生猪退养的必要性、产业转型的规划和前景,有效消除村民顾虑,加快了生猪退养进度和促进产业转型发展。
“这次镇村带动指导改造360平方米猪舍为菇房,准备种植猪肚菇,按照测算,可年产猪肚菇4万斤,年产值可达30万元。”采访现场,退养户陈菊英兴奋地向记者算了一笔账,并对此次的产业转型信心满满。
产业转型迫在眉睫,这一问题也一直揪着县、镇、村领导干部的心。一段时间以来,绥安镇、村领导干部主动对接市、县有关部门及相关企业,探讨交流转型思路,并组织溪南村养殖大户代表、村干部等到我县部分乡镇及芗城、南靖等周边县区取经,考察学习花卉、生态养殖等产业发展的做法。此外,为促进鹿溪流域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区域失业人员就业,漳浦县人社局和绥安镇政府还联合举办“2024年漳浦县溪南村金秋专场招聘会”,促进失业人员与岗位的供需匹配对接,解决牲畜养殖户的就业问题。
漳浦县农业农村局畜牧站站长林招和表示,下阶段,我县将以绥安镇猪舍变菇棚为样板,逐步引导其他乡镇可改造猪舍推进产业有效转型,通过优化区域产业结构布局,结合种养加一体化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规范持证养殖场入驻,同时,引导生猪退养户转向发展菌菇种植、中草药、花卉休闲农业、农旅融合等产业,打造多样化的产业新格局,实现农牧循环绿色发展。
技术赋能
破解养殖尾水问题
“进入沉淀池里的尾水经过沉淀、曝气、净化后可以灌溉自家的菜园,而沉淀的底泥经过晾晒之后可以作为果园的肥料。”近日,绥安镇后港村养殖户杨兰金在自家养虾池旁边建了一个占总养殖面积10%、约500平方米的沉淀池,用于处理虾池排放的养殖尾水。
漳浦县后港大桥断面上下游共有459户养殖户,养殖面积共计5879.45亩。以往,养殖户们大量取用河道水和地下水,且未配备“三池两坝”尾水治理设施,养殖尾水和池塘底泥直排鹿溪,造成鹿溪水质污染。
“针对养殖尾水的排放问题,我们主要采用‘加深沟渠、就地消纳’‘集中划分、统一沉淀’‘自行隔池、腾池沉淀’等方式,因地制宜,将尾水先排入沉淀池沉淀消纳。”漳浦县海洋与渔业局渔业股股长、水技站站长许智海介绍,针对养殖尾水污染,我县全面建立水产养殖尾水“一户一档”台账,督促盘陀、大南坂、南浦、长桥、石榴、绥安、旧镇等7个乡镇水产养殖户全部配套建设“三池两坝”尾水治理设施,确保尾水全达标、底泥不入河。目前,共有459户养殖户建成沉淀池312口,100%完成治理任务。此外,因养殖户的尾水排放一般是一年排放一次或两次,难以实现常规化的管理,属地乡镇采取签订承诺书、完善村规民约、排放备案等制度,落实包村包户责任,建立网格化动态管理机制,强化捕捞收成后重点时段管控,杜绝偷排现象发生。
生态的问题还是要通过生态的方式来解决。漳浦县海洋与渔业局通过积极向上争取增殖放流任务优化水质。近年来,该局年均放流水生生物20万尾(粒)以上。同时,在绥东溪口、江滨公园等开展外来入侵物种清理工作,共清理外来物种9852斤。通过生物多样性的增加,实现以渔控草、以渔抑藻、以渔净水的生态效果,进一步改善水域生态环境,提高河流水质,有效保护鹿溪流域的水环境。
鹿溪流域水质的变化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必须注重监管,严格打击非法排污,久久为功,常抓不懈。下阶段,我县将常态化落实河长、河道专管员、环保网格员等巡河查河工作机制,定期开展河道巡逻、垃圾打捞、保洁清淤疏通等工作,对标美丽河湖,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形成监管“一张图”,协同推进减污、扩绿、增长,确保母亲河鹿溪早日实现岸绿水清、河畅景美,以实际成效回应广大群众期盼。图为绥东溪5000吨污水处理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