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用人者无废人

程应峰
2024-07-24
同样一个人,若是放在不同的工作岗位,所发挥的作用可以截然不同,这种情形并不鲜见。
小露就是如此。她在单位服务前台受理办理业务,但动辄受到办事群众的诟病甚至投诉。为何?不是因为她长相平平,而是因为她天生一副木讷寡言、少有悦色的样子。来办事坐在她面前的人,总有几分不适的感觉,心情不好或者爱挑剔的人,自然而然也就没有好脸色、好脾气相对了。鉴于这种情况,依椐她的所学所长,单位将她调整从事财务核算工作,一段时间后发现,她做财务工作相当用心,认真细致,经常加班加点也无半点怨言,让人刮目相看。
还有小雨。她在单位服务前台工作时,不光被办事群众诟病,还与同事间也总有不大不小的矛盾,挺不受众人待见。后来派驻政务服务办事大厅工作,也是尽惹麻烦,一不经意单位就因她被通报、被曝光。就算多次让写检查、约谈、扣发工资,还是毫无起色,该咋样还是咋样。为此,单位差点就辞退了她。但正是用人之时,考虑再三,便安排她去包保小区开展疫情摸排和值守工作。在这个岗位上,无论风雨阴晴,她都不辞辛劳地奔波坚守,而且尽心尽力办好社区安排的所有事情,受到社区工作人员的一致好评。
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在自觉修养、虚心好学的孔子看来,众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值得学习的老师。我选择他善的、好的优点学习,看到他不善、不好的方面就有心反省自己去对照改正。由此观之,孔子做学问,正面能吸收,反面能观照,堪称做学问的行家里手。
《论语》有这样的记载,一次卫国公问子贡,孔子的学问是从哪里学的?子贡回答说,古代圣人讲的道,就留在人们中间,贤人认识了它的大处,不贤的人认识它的小处,他们身上都有古代圣人之道。“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说的就是孔子随时随地向一切人学习,谁都可以是他的老师,而这正是成就他学问的原因。
随时随地注意学习他人的长处,随时随地以他人缺点引以为戒,这不仅是修养自身、提升自我的最好途径,也是促进人际关系和谐的重要条件。所以孔子还意味深长地说:“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意即善人可以做为恶人们的老师,不善的人也可以作为善人的借鉴。
人生总有是非对错,飞短流长。错与对,说的是事不是人;恩与怨,对的是人不是事,大可不必为之计较。一如孔子包罗万象般的吸纳,你说的正确我便听从,我不是听从你,而是听从真理,这其中没有什么私念。你说的不对,我就不会听从,我不是不听从你,而是不听从不对的道理,这其中更没有什么违逆之意。
做学问如此,用人何尝不是如此?人,来到这个世界上,都有优点和缺点,也一定存在着适合的位置。关键在于是否合理利用,将之摆在合适的位置。换句话说,用人之短,天下无可用之人;用人之长,天下无不可用之人。
生活中,如果我们看到的,总是他人的优点,就会越来越快乐,越来越有办法。一个急性子的人,你会看到他的行动力;一个强势的人,你会看到他的决断力;一个说话绕弯的人,你会看到他有思维缜密的一面;一个行动缓慢的人,常常有包容和淡定的品质……
任何人的短处中都蕴藏着可用的长处,只要因事而用,就能恰到好处。比如清朝有位军中大员,他眼里向来没有无用之人。在他看来,聋子安排在左右当待者,可以避免泄露重要军事机密;哑巴派去传递密信,一旦被敌人抓住,除了搜去密信,也问不出更多的东西;瘸子让他去守炮台,因为他行动不便,能够坚守阵地,很难弃阵而逃;盲人听觉特别敏锐,可以在战前到阵前听敌人的动静,担负侦察的任务。
善用物者无弃物,善用人者无废人。可以说,按照自然法则来到人世间,在凡俗的烟火时光里生活的人,没有无用之人,只有安错了位置、放错了地方的人。
查看全文
桑梓风韵
分享